第六百二十三章 冀州(1 / 2)

应苍城,冀北第一大城。

战争的气息逼近城池,城里城外比以往萧瑟许多。

春江水暖鸭先知,底层的百姓往往是最能察觉到微妙变化。

世道艰辛,末世的战乱,已经持续了很多年的光景。

几年前,万平之乱的时候,应苍城也曾经动荡过些许时光,而今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。

镇北军的动向,成为整个应苍城上上下下都关注的焦点。

数日前,有消息传来,幽州镇北军南下。

“镇北军一旦南下,冀州赤地千里,何人能活性命?”

“大争之世亦为绝苦之世,天下虽大,却无安命之地。”

大街小巷的贵胃平民、贩夫走卒全都在议论此事,而一些原先的沿街店铺,也早早的关了起来。

虽然北方的曹肃声名不错,但镇北军到底如何,不面见难下定论。

有能力的人,早早的离开了应苍城。

察觉到了危机的人,也一早便囤积下了足够的粮食,准备不到万不得已,绝对不走出家门。

当然,也有人坚信曹肃率领的镇北军是正规的朝廷官兵,自然不会犯烧杀纵掠这样恶行,没必要小题大做,逃离应苍城。

便在这种忐忑而复杂的心情下,众人等来了浩浩荡荡的十万镇北军。

兵甲如林,刀戟成片。

十万镇北军,代表了曹肃在幽州这些年养精蓄锐的显着成果。

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,曹肃就拿下了应苍城,踏入了冀州的第一步。

至此,曹肃获得了冀州桥头堡,应苍城向南辐射冀州腹地,若是没有阻碍,不出三日便可抵达冀州府府城之下。

“真不管我了?”

应苍城城主府中,一身戎装的曹肃捏着密信。

密信是从冀州府传来,曹肃既已起兵,最为关注的自然还是冀州府和光州府。

其中光州府府主时开毕是个生性驽钝软弱之人,是因为沾了时家这个光州大家族的光才坐上了府主之位,这些年里,光州各处都是各自为政,光州府难以号令诸城。

曹肃与两府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普通城池的掌控力度。

依曹肃所见,这“城主制”实在有太多的弊端,非常不利于集权,以至于地方独大,影响朝局稳定。

此时,曹肃已经率军挺进了应苍城,按照道理,冀州府也应该有了动作,但事实是冀州府仿佛对曹肃率军南行视而不见,蒲成业此人更是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下。

最活跃的,反倒是赤云宗与定天宫这两方江湖势力。

“我军势大,先前光州、灵州还遭遇了贼寇魏海的侵扰,各州府折损许多。”

“贼寇魏海,如今依然在光州霍乱,其人麾下召集了原先的万平余孽,号称有十万之众,沿州山湖海纵横如履平地。”

曹肃身旁,几位心腹幕僚商议两州动静。

没有动静才是最奇怪的反应,曹肃可不相信所谓的“讨逆宣言”能够吓到两州的大老。

“据说蒲成业乃是昔年荣太尉的学生,蒲成业在冀州多年,冀州各方势力皆服他治理。”

在文人士林,曹肃的声名也不太好,但如今却因为荣太尉的存在,曹肃的声名似乎还转好了一些。

荣太尉踩着宇文佋走上了权力的舞台,又悍然发动了兵变,其人已经撕掉了文人的外衣,昭露狼子野心,为人不齿。

可纵然是这样,在很多士人的眼中,荣太尉还是士族的代表。

而曹肃则是始终是武夫形象,与士人不是一路货色。

仲津点出了蒲成业和荣家的关系,曹肃对此也保持警惕:“冀州府战力不会低的,更何况还有赤云宗帮助,最好的结果自然是蒲成业认清形势,做出正确的抉择,但我们也要做好与冀州军交战的准备。”

曹肃字典里就没有“大意”两个字,镇北军如今虽然兵强马壮,那也只是说明他占据了一些基础优势。

战场上瞬息变化,这个世道有诡异多变,指不定对方有什么了不得的手段,可以逆转强弱。

几人交谈之际,便听到营帐外传来了一声急报。

“报——”

军士急匆匆的从外面飞奔入营帐。

曹肃立即停止了交谈,手从地图上挪开。

身边仲津不满道:“何事如此慌张?”

匆匆忙忙跑进来的报信兵,双手递上了一纸书信。

那书信竟然是冀州府送来的战书。

曹肃看完战书,不由的发声出笑,营帐之中的一众幕僚纷纷露出好奇之色。

曹肃将战书递给众人传阅:“没想到这蒲成业还是一个知仁义,懂礼节的君子。”

“他说本意不欲与曹某作对,奈何曹某贸然起兵,踏足冀州地界,此举属于违逆谋反之举,他身为冀州府府主,有责任有义务要阻止我继续错下去,他劝解我赶紧回头,否则将亲率大军将我赶回幽州?”

蒲成业战书之战多有傲慢之意,但规矩还是讲的通透。

甚至还说之前有机会直接拿下应苍城,将曹肃挡在应苍城之外。

考虑到不宣而战非君子所为,这才专门先下战书,并且约曹肃在界河见面。

界河便是应苍城南边的一条大河,界河向南便是冀州府地界,界河往北算是应苍城地界。